潮州茅台酒15年回收行情
贵州茅台酒(葵花牌)“葵花牌”茅台,起用于1967年,到1975年止,只存在了8年。那么这1978年的“葵花”又是从何而来呢?据记载,1978年茅台酒厂在整理仓库时发现了一批当年使用剩余的“葵花”商标共计25万8千张。由于其印刷为乃至舍不得扔掉,于是用于内销茅台上。也就是,这批酒的正面使用葵花商标,背面依然使用正在使用的“三大”背贴。所以,这种茅台被坊间称为“三大葵花”。与此同时,内销“五星牌”茅台正标依然使用。这种商标的瓶装茅台酒大致占当时茅台酒厂国内瓶装量的20%,这年的茅台产量约1000吨。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能见到1978年的“三大”茅台酒已经很不易,其中又占五分之一的“三大葵花”,茅台酒更是凤毛麟角了。
1915年,由于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先后十四次荣获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在中国、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可以说,酱香酒因茅台而出名,但酱香酒没有因茅台出名而被世人皆知。酱香型白酒的产地酱香酒发源地和主产区就是贵州仁怀及其所属地茅台镇。茅台镇具有酱香酒生产的必要条件,包括酱香酒生产的地理条件——北纬27°51′、东经106°22′,海拔415米,属典型的河谷地带;地质条件——赤水河的水和红土壤;气候条件——冬暖、夏热、少雨;原料条件——“红粮”高粱和酿造技术条件——古法传统酿酒工艺等。没有茅台镇当地得天独厚的上述基本条件,酱香酒是酿制不出来的。换言之,离开了茅台镇就酿造不出纯真的酱香型白酒,因而,酱香酒只能是原产地酒、原生态酒,不可异地仿造、复制。
瓶口的玻璃珠还能锁住酒香。酱香型白酒“醒”一下能减缓冲鼻感,口感更加绵柔,酱香味也更加突出。但是控制不好时间的话,醒酒时间太长会让酒香散发掉,影响酒的口感和风味。茅台酒瓶口的玻璃珠虽然堵住了瓶口,但也有一定的缝隙,能起到醒酒的效果。
碎沙酒:即用粉碎的高粱酿出的酒称为“碎沙酒”,“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一般。其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粮食中的酒取完。翻沙酒:用捆沙酒第九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后酿出的酒称为“翻沙酒”,其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质较次。窜香酒:用捆沙酒第九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馏后的产品,产品质量差,成本低廉。市面上出售的几元到二十几元一瓶的酱香型白酒,基本都是这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