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鸡年茅台酒回收当场结算
茅台酒有这几个特点:高温制曲,高温入窖池,高温取酒,低糖化率,低水份入池,低出酒率,低酒精浓度等工艺特点,统称为三高四低。这些要求酿造茅台酒需时长,粮食量消耗量大,轮次多,用曲量大,到一次蒸酒,曲与粮是对等的。茅台酒次蒸酒就能出酒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要到第二次,第三次才产酒。次产的酒是重要的酒,可用来调和酒的味道。第三、第四次的出酒量多,质量也稳定,是用来做基酒的主要对象。第五到第七次的酒,味道比较淡,这时候的酒曲香味却更浓。每年酒厂都会挖一些窖底的泥用来烤酒,这些经过长年累月粮食沉浸的泥块也饱含了酒香,用来调节酒的香气和口味是适合的。但这些窖底酒宝贵,只需用上一点点就够了,用多了则会带有泥土味,反而不美。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镇山上的紫沙土,此土是用来作窖底和封泥的佳材料。正是这些内在和外在的细节,符合了茅台酒的酿造条件。当地的地理优势,水源,温度和湿度,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等等成就了茅台酒的酱香浓郁,细腻幽雅,留杯持久等特点。
系列酒主要有茅台王子、茅台迎宾、贵州大曲、赖茅、华茅、王茅、汉酱、仁酒,茅台酒举世闻名,然而茅台系列酒在价格、知名度上远不能跟茅台酒相提并论。茅台系列酒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打造价格相对亲民,老百姓都能喝得起的酱香酒,才推出来的。于1999年推出第一款系列酒的茅台王子酒,之后其他系列酒相继推出。
了解陈年茅台酒包装和商标的发展变化是收藏茅台酒的一堂必修课。从茅台酒的包装上可以辨识出厂的大致年份。因历史原因,茅台酒的一些包装和商标存在的时间很短,此类包装的茅台酒也因其历史价值而成为收藏的珍稀品。瓶装茅台酒的外包装大概经历了四次变化,尤其是瓶盖的变化为明显。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塑料和铝还没有成为主要的包装用材前,酒瓶基本用木塞封口。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塑料在包装中的广泛使用,茅台酒也换上了螺纹聚乙稀小红盖,外面使用热收缩膜防伪。九十年代初,简单防伪的铝质盖出现,茅台酒也换上了这种盖。到了2000年以后,茅台酒换上了铝塑结合的高档伪盖。一个红塑料盖被一圈红铝皮嵌扣在瓶颈上,启封时旋下外盖,就露出里面的倒酒器了。
"葵花牌"面世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红寓意不太接受,以至于影响了出口销量,从1975年2月开始,"葵花牌"全面换标又重新改为"飞天牌"。"葵花牌"只存在了几年的时间,因此,存世量有限。与此同时,国内用于内销的“五星牌”茅台酒,更换了背标,标注“三大”字样,时代感强,俗称“三大”。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三大运动,不断总结传统经验,改进技术,提高质量。”由此,外销的“葵花”、内销的“三大”之名便因之产生。“三大”,一直沿用到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