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罗曼尼康帝回收免费鉴定
目前,关于茅台酒的早的记载要数司马迁的《史记》了。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大行王恢击东越,东越杀王郢以报。恢因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柯,牂柯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由此我们看到自番阳县令唐蒙出使南越国起,南越王以枸酱盛情款待,枸酱此时初为汉人所接触,直至传至汉朝皇室,汉武帝饮后赞其为“甘美之”,并将枸酱酒定为了贡品,渐为四方诸国所识。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有诗云“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蒟酱知何物,得唐蒙部来”。
黑酱茅台的出现,晚于黄酱。从1985年初到1986年,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特需茅台酒采用深酱酒瓶,行话“黑酱”。飞天茅台酒从原料到成品,需要五年时间,主要有下面五步:选料、制曲、制酒、贮存与勾兑、检验与包装。酿造茅台酒用的主要原料俗称红缨子高粱,是当地生产的糯性高粱。该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比外地高粱高三分之一,高达88%以上。高粱中存在两种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高的高粱,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相比,更难溶解,难霉解,发酵的时间较长,不易老化,适合于酱香型白酒工艺。
茅台酒以本地优质糯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成高温曲,但用曲量多于原料。用曲多,发酵期长,多次发酵,多次取酒等独特工艺,这也是为什么茅台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的重要原因。酿制茅台酒必须要经过两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再贮存三年以上,进行勾兑调配,然后再贮存一年,使酒质变得更加和谐醇香,才可以装瓶出厂,全部生产过程近五年之久。
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二十万张曾经取代“飞天“牌商标的”葵花牌“注册商标被允许用在内销的酒商。而此时的内销茅台,正标采用”葵花牌“,背标仍然沿用”三大“标,因而藏界称之为“三大葵花”酒,该酒由于仅在1978年生产,因此稀缺而难得。1982年10月左右,五星茅台酒停用了“三大”的背标,三大茅台至此结束,“地方国营”特指1983-1986年期间的“五星牌”内销茅台酒,因其正标有“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落款而得名。地方国营茅台酒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86年9月,茅台酒厂自此将厂名改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地方国营”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地方国营”瓶盖顶部有“茅台”字样圆形暗记且外包正红封膜,是一批使用“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落款、一批使用棉纸包装、一批将540ml作为标准酒瓶容量的茅台酒。